Vitalik Buterin 新作:以数学模型解析 L2 网络阶段划分的合理性
原文来源: Vitalik
编译: Odaily星球日报(@OdailyChina)
译者:Wenser(@wenser 2010 )
编者按:关于以太坊 rollup 安全性三个阶段的讨论一直是社区关注的重点。这不仅关系到以太坊主网及 L2 网络的运行稳定性,也直接影响 L2 生态的真实发展状况。近日,以太坊社区成员 Daniel Wang 在 X 平台提出了一项 L2 网络 Stage 2 阶段的新命名标签 #BattleTested。他认为,只有当代码和配置在以太坊主网上线超过 6 个月,并且总锁仓价值(TVL)持续超过 1 亿美元(其中至少包含 5000 万美元的 ETH 和主要稳定币)时,L2 网络才能获得这一称号。该称号还将动态评估,避免潜在的“链上鬼蜮”问题。随后,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与分析,Odaily星球日报编译如下。
L2网络的三大阶段:从治理投票结构看安全性演变
以太坊 rollup 安全性的三个阶段可以根据安全委员会对无信任组件(即纯加密或博弈论机制)的覆盖能力来划分:
-
阶段 0:安全委员会拥有完全控制权。可能有一个运行中的证明系统(Optimism 或 ZK 模式),但安全委员会可以通过简单多数票机制推翻其结果。因此,证明系统仅起“咨询性质”的作用。
-
阶段 1:安全委员会需要 75%(至少 6/8)的批准才能覆盖运行中的系统。必须存在一个法定人数阻止子集(如 ≥ 3 名成员)在主要组织之外操作。因此,操控证明系统的难度较高,但并非完全不可逾越。
-
阶段 2:安全委员会仅能在可证明错误的情况下采取行动。例如,当两个冗余证明系统(如 OP 和 ZK)出现矛盾时,安全委员会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答案,而不能随意生成其他响应。
以下图表展示了安全委员会在不同阶段的“投票份额”:
三个阶段的治理投票结构
一个关键问题是:L2 网络从阶段 0 转向阶段 1,以及从阶段 1 发展到阶段 2 的最佳时机分别是什么?
不立即进入阶段 2 的唯一有效理由是对证明系统的信任不足——这是一种合理的担忧,因为证明系统由大量代码构成,一旦代码存在漏洞,攻击者可能窃取所有用户资产。对证明系统的信心越强(或者对安全委员会的信心越弱),就越有动力推动网络生态向后一个阶段迈进。
实际上,我们可以用简化的数学模型量化这一点。首先列出假设:
-
每个安全委员会成员有 10% 的“单独故障”可能性;
-
将活跃性故障(拒绝签署或密钥不可用)与安全性故障(签署错误事项或密钥被黑)视为同等可能事件。假设“失败”的安全委员会成员既签署了错误事项,又未能推进正确事项;
-
在阶段 0,安全委员会判定标准为 4/7,在阶段 1 为 6/8;
-
我们假设存在一个单一的整体证明系统(与 2/3 设计机制相对,安全委员会可以在两者意见矛盾时打破僵局)。因此,在阶段 2,安全委员会的存在无关紧要。
基于这些假设,考虑到证明系统崩溃的特定概率,我们希望最小化 L2 网络崩溃的可能性。
以下是通过二项分布计算得出的结果:
-
如果每个安全委员会成员有 10% 的独立故障概率,则在阶段 0 中,至少 4 个成员在 7 个中故障的概率为 ∑
(责任编辑:游戏)
-
前贝莱德基金经理爱德华·多德警告:市场崩溃与经济衰退或将来临
3、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 2012年8月23日上午10点,小米手机1S首轮开放购买正式开始,官方给出的公告显示,20万台小米1S已经在29分36秒内被全部抢完,截止2012年10月...[详细]
-
之所以敢这样自信,原因也很简单。...[详细]
-
由于保持长期坐姿,每一个做号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问题。...[详细]
-
它指的是通过运营者前期注册大量的自媒体账号,然后通过抄袭、洗稿、伪原创等各种低成本生产内容的方式,再通过各大平台渠道分发出去,获得大量流量,从而赚取广告分成。...[详细]
-
减轻用户疑虑 文案和用户场景、界面上下文有着紧密的关联。...[详细]
-
举牌概念31日主力净流入9693.53万元,华闻集团、赣粤高速居前
很多时候出现的是:别人的12%的关键词密度合适,你的确实作弊。...[详细]
-
所以我们说B2B很残酷,你进入一个行业的时候,是加速这个行业的去库存、去产能,而绝对不可能做到让每个企业都活下来。...[详细]
-
第四步:一张完美整洁的日志就导入进来了,这样再看是不是很舒服很清晰呢 第五步:把一些不需要的删除,只需保留cs-uri-stemURI资源、c-ip客户端IP地址、cs(User-Agent)用...[详细]
-
2015年12月,计葵生首次对媒体确认陆金所将上市。...[详细]
-
向借款人转嫁二手房按揭贷款抵押评估费 市值超9000亿元的银行被警告
”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2015年夏天在内部邮件中说。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