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RP 现已成为新加坡人最持股的资产之一:独立储备报告
随着 XRP 等山寨币在新加坡和其他亚太国家的普及,新加坡人也越来越多地购买此类山寨币。
这些数据来自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、规模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Independent Reserve 的最新报告。其 2025 年年度加密货币指数 (IRC) 新加坡站显示,XRP 的主导地位正在上升。
这项调查由 Milieu Insight Market Research 进行,并在鸣叫SMQKE 的调查收集了 1,500 名新加坡人的数据,旨在汇总该国居民对加密货币的总体看法。今年的报告显示,XRP 正在成为新加坡日益壮大的加密货币爱好者心中家喻户晓的品牌。
新加坡加密货币意识购买XRP
根据报告,新加坡人的日常加密货币认知度达到了 94% 的历史最高水平,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承认他们熟悉至少一种数字资产。
比特币是市值最高的加密货币,也是亚太地区最受欢迎的加密货币,91%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了解比特币。此外,比特币还占新加坡加密货币投资者投资组合的 68%。
尽管如此,过去一年,对另类资产配置的敏感性也有所增加,其中包括XRP领跑。该代币的投资组合持有量增幅在山寨币中排名第二,反映出其采用率不断提高。
从具体情况来看,新加坡加密货币投资组合中 17% 包含 XRP,较去年的 14% 增长 3%。只有以太坊的配置增幅(从 41% 增至 48%)超过了 XRP,而 Solana(从 17% 增至 19%)和狗狗币(从 18% 增至 19%)的增幅则低于 XRP。尽管增幅放缓,但新加坡加密货币持有者的投资组合中上述两种货币的占比仍高于 XRP。
摘自 IRCI 新加坡报告值得注意的是,最近的一份报告发现 XRP 的投资组合配置也有所增加。Bitso 的研究数据显示,2024 年拉丁美洲加密货币投资者购买的 XRP 数量超过了以太坊和 Solana。
与此同时,新加坡人每月在加密货币上的投资额相当可观。约有 57% 的受访者每月投资额低于 500 美元,29% 的受访者每月投资额在 500 美元以上但低于 1,000 美元,而只有 10% 的受访者每月投资额超过 1,000 美元,选择加密货币。
随着稳定币需求的增长,RLUSD 备受关注
约 46% 的受访者透露他们目前持有或曾经持有稳定币。其中,21% 的人目前持有稳定币,25% 的人曾经持有稳定币。
此外,83% 的持有者更青睐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。这进一步证实了美元的主导地位,白宫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专家 David Sacks 也持这种立场。说美国打算继续推进稳定币监管框架。
与此同时,Ripple 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Fiona Murray 在报告中强调了这种偏好,并指出 Ripple USD (RLUSD) 稳定币将如何改变游戏规则。她进一步强调,稳定币正在从交易工具转型为一种用于复杂区块链应用的资产,例如跨境支付和 DeFi。
怀着这样的愿景,Ripple 进军发射 和 部署RLUSD 稳定币已应用于其支付业务。迄今为止,该资产的市值在几个月内已超过 3.1 亿美元,证明了其迅速被市场采用。
这位瑞波币经理强调,RLUSD 的用途远不止支付;它将推动下一代加密货币的普及。预计到 2025 年底,加密货币行业的市值将达到 1 万亿美元,RLUSD 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。
(责任编辑:私募资讯)
-
目前互联网大的机会已经没有了,到90后创业者,其实内容创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...[详细]
-
问:怎么判断这个站是否是新闻源呢? 答:新闻源数据库取消了,但只是换了另一种形式存在,可以继续参考松松软文里面的“新闻源”一栏,选择新闻源站点还是有机会进入百度优质展示的...[详细]
-
2019全球十大虚拟币交易平台排名:熊市下有人苟延残喘,有人风 美国加密货币比特币平台排名
B2B和B2C的区别在哪?有五大方面。...[详细]
-
在接到爆料之后,网易科技记者下载并打开友友用车,结果不出所料,被提示网络异常: 记者随后拨打了友友用车的客服电话,但始终无法接通。...[详细]
-
下完单以后开卖,他也不通过渠道,就直接从厂家发货,这个过程少了多少费用? 我觉得雷军这个人真的非常棒,他前面三年其实都在网上卖,这个效率是非常高的。...[详细]
-
摘要:20岁,他怂恿七八个和他一样的孩子出走去北漂。...[详细]
-
因此,在某些情况下,期待老板给予我们幸福感会让我们变得情感脆弱。...[详细]
-
一、最好的投资不需要退出 以高瓴资本投资的去哪儿为例,无论是在去哪儿创办早期的风险投资、还是伴随去哪儿上市IPO的基石投资,以及上市后的定向可转债的投资,直至近期和携程合并以后,高瓴又对携程进行...[详细]
-
该项目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地区学童提供免费午餐。...[详细]
-
成功的产品通常是构建在一系列优秀的设计之上的,它除了拥有优秀的框架、系统的逻辑和恰如其分的运营之外,它还需要符合用户体验规则的细节,和几经验证的最佳实践来作为支撑。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