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ipple宣布XRP市场报告将转型,SEC诉讼影响逐步消退
Ripple首席执行官Brad Garlinghouse于周一晚间宣布,公司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停止发布传统的季度XRP市场报告。此举旨在提升透明度,并标志着Ripple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长期法律斗争的结束。
Garlinghouse通过社交媒体平台X发布了一篇文章,描述了2025年第一季度为“令人难以置信的季度”,其中提到收购机构加密货币公司Hidden Road、SEC上诉案的终结以及全球机构对基于XRP的交易所交易产品(ETP)的兴趣。
他在文中写道:“未来,XRP市场报告的形式将会发生改变。” “我们对透明度的承诺不会因这种变化而动摇。”
SEC撤回上诉,但Ripple案件尚未完全落幕
自2017年以来,Ripple一直通过季度报告披露其XRP持有量及市场活动。然而,Garlinghouse指出,这些透明度措施“不幸地被SEC和其他人利用”。
2025年第一季度对于Ripple来说是一个非凡的季度,我们收购了Hidden Road,结束了SEC诉讼,更不用说全球对XRP ETP的机构兴趣了。
未来,XRP市场报告的形式将有所不同。正如一些人可能记得的那样,……https://t.co/0f9oarmi70
- Brad Garlinghouse (@bgarlinghouse)2025年5月5日
SEC放弃了对美国地方法院法官Analisa Torres裁决的上诉。该裁决认定,Ripple在公开市场上的XRP销售并不构成证券交易。
然而,法院也部分支持了SEC的主张,认为Ripple向机构投资者出售的7.28亿美元XRP确实属于证券法范畴。尽管Ripple在2024年8月被罚款1.25亿美元,但由于公司已上诉至曼哈顿第二巡回上诉法院,罚款仍处于暂停状态。
市场报告从正式到灵活
Garlinghouse在其社交媒体帖子中表示,未来与XRP市场和Ripple Holdings相关的更新将通过Ripple官网及社交渠道发布,而非整合为正式的季度报告。公司将继续在其网站上公布持有数据。
一位X用户在Garlinghouse的帖子下评论称,这一变化可能是首次公开募股(IPO)的前兆。
“在此之前,我相信,如果您将其整理成季度报告并发布到Ripple网站上,它比通过社交渠道发布更具合法性,”评论者说道。“社交媒体充满了错误信息,您的帖子可能会被用于市场操纵。”
另一位用户则持不同意见,认为IPO会导致Ripple“失去运营控制权,并对股东负责”。
原评论者回应道:“是的,IPO……他们需要资金进行收购,也需要SEC提供的合法性。这是合乎逻辑的下一步。预计将在2026年1月实现。”
XRP的机构需求持续增长
与此同时,根据市场数据,2025年第一季度XRP ETP的净流入达到3770万美元,年度累计流入增至2.14亿美元,仅比以太坊少100万美元。
现货市场的交易活动依然活跃,平均每日交易量达到32亿美元。Binance占据了40%的主要市场份额,其次是韩国的Upbit和美国的Coinbase。
XRP分类账(Ripple区块链)的使用情况在2024年底经历强劲增长后有所放缓。钱包创建和交易量下降了30-40%,与其他第一层区块链网络的趋势一致。
这一活动的部分增长由RLUSD驱动,RLUSD是Ripple推出的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。本季度,RLUSD市值超过9000万美元,累计DEX交易量突破3亿美元。
截至本文撰写时,XRP价格为2.11美元,日内上涨2.8%,较周高点下跌7%。
密码大都会学院:厌倦了市场波动?了解DeFi如何帮助您建立稳定的被动收入。立即注册
(责任编辑:商业观察)
-
那就意味着,举个例子,你应该写微博。...[详细]
-
问题在于,对于传统图文类内容,这三种获利方式的判断的确是成立的。...[详细]
-
在这里我得出的经验就是当发现问题和执行目标的时候,多问一问“是什么?”和“为什么?”因为主管说高效的工作70%在思考,30%在执行。...[详细]
-
大型搜索引擎所使用的SEO标准目前仍行之有效,使用这些你可以检测一些较明显的错误。...[详细]
-
这对运营来说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沉淀,虽然没有“典型的”的创新模式,但可以推荐一些工具(网站)帮助性格和三观都很正的运营,在缺乏运营灵感时“上”它们寻找创意...[详细]
-
倒闭占比超过10%足以说明红利的消退,那么给我们直播创业带来哪些困难,我认为有如下两点: 1、行业巨头与资本巨头的威胁 就像上图所反映的那样,微博、腾讯、百度、阿里、网易、陌陌和Y...[详细]
-
这些表单可以提供很多信息,比如meta描述的长度,页面标题和每个页面上的字数。...[详细]
-
其实,商业的路径从来都没有确定过。...[详细]
-
大部分初创者有想法,却不一定有雄厚的经济条件,广阔的资源以及丰富的经验。...[详细]
-
新三板“僵尸股”数量惊人。...[详细]